3、全息膜投影。目前使用**多的,就是全息膜投影。其原理是利用一层透明度很高的薄膜来反射出全息影像。搭配周围光线较暗,薄膜本身看不清,就有了所谓全息的效果。
**早的全息膜技术,是像屏幕一样将薄膜树立在观众正面。但这样的问题是薄膜容易被看出来,并且观众不能离开正面视角,否则马上穿帮。2010年时初音应用的就是这种技术,但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了。
如今更多的全息投影技术,都是将全息膜进行45°倾斜,通过底部或者顶部装置进行投影,在一块或者几块全息膜上折射。这样观看效果更加逼真,也可以在更大的角度观看到全息效果。
全息投影(Holography),是一种通过相干光(如:激光)干涉原理,把被摄物体反射/透射光波中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某种媒介(如:胶片)上,并用特定的方式再现出来的影像技术。
简而言之,全息投影技术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记录”——捕捉物体光波信息;第二步是“再现”——利用衍射原理显示光波信息。
“记录”的原理,实际上早在1947年就被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Dennis Gabor)所发现。全息投影早期多应用于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中,后来也用于制造微型防伪标签。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全息投影的关注点都放在“再现”这一步骤上。因此,后文中出现的“全息投影”皆指代全息投影的“再现”过程。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