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 - 傅抱石书画

傅抱石书画

信息介绍 /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傅抱石书画

作为上海匡时首拍精心打造的夜场品牌,“正道——近现代书画夜场”精心斟选六十余件近现代名家扛鼎力作以飨各位藏家。傅抱石是近代中国相当有创意的艺术家,以山水画成就相当高,其中《听雨图》将“抱石皴”的笔法发挥得淋漓精致。另一件山水画《金刚坡回忆》气势磅礴,微观处精细内敛,开合之间体现山川之大美。《罢阮图》为傅抱石居于金刚坡时期力作,集中体现了画家人物画的韵律美感。

1

傅抱石 罢阮图

112×42.5 cm 

纸本立轴 1944年作

备注:沈飞题签条。沈飞,本名沈翀云,傅抱石入室弟子。

RMB: 7,000,000-8,000,000

抗战时期任教于**大学美术系的傅抱石当时居住在金刚坡。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的创作颠峰期,是不断将其个人技法成熟、完善的时期。1944年以来,随着《丽人行》、《琵琶行》、《后宫词》、《罢阮图》等一系列描绘唐宋宫怨诗意画的出现,傅抱石人物画风格正式形成。造型汲取陈洪绶的变形奇趣与石涛的洒脱意态,临风摇曳,写意飞动,有着**的人格,同样具有高洁的情操,成为其灵魂的寄托,正如傅益瑶所说:“父亲的人物画在抗战入蜀后才开始出现。那时,兵荒马乱,现实的残酷,精神的崩溃,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无疑是相当大的洗练”。

2

傅抱石此幅《罢阮图》的人物画粗中有细、收放自如,设色明快艳丽,整作用笔放达而不恣意,气氛宁静,仕女清新脱俗,在用笔、用墨、施色、布局等各个方面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体现出傅抱石对于画面诸要素自如的掌控力,确为傅抱石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在傅抱石的人物画中,对于眼睛的描写相当为传神。先以散锋、复笔之法勾画出眼形及瞳仁,再以淡墨渲染,分出睫毛,眼影,加以恰当的留白。古语有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画家能描绘出如此动人眉目,艺术功力可见一斑。傅氏作品之细即在于此。仕女窈窕妩媚,全图描绘工细,如烟如雾,气氛高古,裙褶线条绵劲不绝,增强人物的动感,轻重、缓急、粗细均把握得恰到好处,极富节奏韵律的美感。

3

傅抱石 听雨图

88.5×56 cm 

纸本立轴 1947年作

展览:“河山万里—新金陵画派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5月。

出版:

1.《海上升明月—海上画派精品》图15,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2.《我在荣宝斋40年》P310,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4年。

3.《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129,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

4.《中国画观察》(第68期)P33,长城出版社,2016年。

备注:

1.张书旂上款。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以字行。***绘画家,与徐悲鸿、柳子谷有“金陵三杰”之称。

2.米景扬题签条。

3.此作品经傅二石、萧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视频资料。

RMB: 4,000,000-4,500,000

《听雨图》中款署“丁亥春月”可知作于1947年春日。*****胜利之后,内迁重庆的机关、学校逐步回迁,傅抱石随**大学一同返回南京,继续执教于**大学艺术系,故题款中云作于金陵。经过了金刚坡时期十余年的潜心钻研,傅抱石已经成功掌握了古今传统的绘画技法,加之早年留学东洋的经历,将日本的诸多艺术元素也融入了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传统理论与艺术实践不断相结合,傅抱石的绘画已经形成了日臻完善的艺术体系。回到南京,正是傅抱石对于其金刚坡下时期的归纳总结。

4

此幅写赠张书旂的《听雨图》,正是傅抱石雨题材作品中极为精彩之作,傅抱石赠张书旂作数见,如叶宗镐《傅抱石年谱》中即载1947年3月傅抱石曾于中大宿舍写《青山高几重》册页。此幅《听雨图》体现了傅抱石四十年代中期笔下屡见处理手法。此画先用淡墨写出山体的大概轮廓,然后以中墨调和赭石画出山石的走向及其肌理,待其将干未干时,用浓墨焦墨以散锋笔法写出在狂风暴雨中被蹂躏得贴近地面的树。作为渲染,又在树下着一孤舟,舟上一人吃力地摇橹,其负重之态与偃伏的树一样生动地反衬出雨势的急和猛;而舟中卧倒听雨者,其悠闲之神态更是点睛之笔。

5

上款人张书旂

画面上几块大墨色的处理也很有趣。近景,以浓中墨为主;中景,以焦浓重墨为主;远景以清、淡墨为主,画面既空灵又不失稳重。几大墨色间,有留白的云雾,面积不大,却使画面亮堂许多,使得整幅画不至于过“闷”过“死”。其实,此白处也是“计白当黑”,丰富了画面,区分层次,使布局“疏能跑马,密不透风”。

6

傅抱石 金刚坡回忆

76×49 cm

纸本立轴 1954年作   

备注:傅二石题签条。

RMB: 3,500,000-4,000,000

此幅山体则使用了典型的“抱石皴”,这种皴法在画面上与水墨的渲染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抱石皴”在笔法上以气取势,因势生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画家创造性地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皮纸上,竟收获了意外效果。傅抱石将破笔散锋在皮纸上恣意涂抹、大胆落笔,再加上画面局部的精心整顿,使得其作品在宏观上气势磅礴,微观处精细内敛,开合之间体现山川之大美。

7

《金刚坡回忆》不仅将“抱石皴”的笔法发挥得淋漓精致,更是将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合情合理,远山和近景的安排虚实相生、恰到好处。图中布局严谨,采用高远法构图,左下角山坡陡峭、如遭斧削,几株高大的松树依山而出,小路沿山坡而辟,上有行人分布于前后,右下方老树丛生,枝叶茂密,两者如犄角相峙,画面自生均衡之势。数间老屋矗立在半山腰上,上方的飞瀑顺流而下,气势磅礴。傅抱石打破了传统画法钩、皴、染、点,分步进行的惯例,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挥毫泼墨如入无人之境的风度,心与手谐,神与物游,用笔而不被笔所用,写景而不被景所困,以神写形,得鱼忘筌,独夺山川之魂。钩皴染点已无暇计较而无所不用其极,画面之上往往是百草丰茂,峰峦起伏,万壑奔流之状,而风雨满纸,铺天盖地,浑然一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难怪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查看全部介绍
推荐产品  /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