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化与硬化
根据加水量的不同,石灰可熟化成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石灰熟化的理论需水量为石灰重量的32%。在生石灰中,均匀加入60%~80%的水,可得到颗粒细小、分散均匀的消石灰粉。若用过量的水熟化,将得到具有一定稠度的石灰膏。石灰中一般都含有过火石灰,过火石灰熟化慢,若在石灰浆体硬化后再发生熟化,会因熟化产生的膨胀而引起隆起和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这种危害,石灰在熟化后,还应“陈伏”2周左右。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干燥结晶和碳化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石灰浆体因水分蒸发或被吸收而干燥,在浆体内的孔隙网中,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颗粒更加紧密而获得强度。这种强度类似于粘土失水而获得的强度,其值不大,遇水会丧失。同时,由于干燥失水。引起浆体中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结晶出氢氧化钙晶体,产生强度;但析出的晶体数量少,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强度增长也不大,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在大气环境中,氢氧化钙在潮湿状态下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并释放出水分,即发生碳化。 生石灰块及生石灰粉须在干燥条件下运输和贮存,且不宜存放太久。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
白灰,是指白灰中所含的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的含量。生石灰的消解是施工拌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施工中要对其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这两种物质对二灰碎石基层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与粉煤灰发生水化反应后,一定限度的增加石灰剂量自然可以提高二灰碎石的强度,但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对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抗裂性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应尽量选取有效含量高的白灰,通常要求白灰必须达到二级灰以上的标准,即白灰中有效钙和氧化镁的含量不小于80%,这样既能满足二灰碎石基层氧化、水化成型的需要,保证基层强度,又能提高基层的稳定效果,不影响其抗裂性能,对保证基层的质量是十分有利的。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石灰凝结硬化速度慢、强度低、耐水性差。
石灰的质量食用菌用的白灰要求:要有碱性PH值在12以上,简单的鉴别办法是,用水稀释一点白灰,然后把玉米芯放到白灰水中,玉米芯变黄绿色即可购买。一般先买生石灰,加少量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料中加入的石灰宜用新生的熟石灰,不用建筑用熟石灰,是因为石灰中含杂质较多。石灰不纯增加用量,**方便的做法是知道拌料后应有的pH值。先在拌料后实测pH值,实测值低于应有值时,可在料中逐步增加石灰乳,等实测值与应有值一致时停止。若是查不到这个数据,可查食用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发酵后(生料栽培)或锅蒸后(熟料栽培)实测pH值,这个值若低于**适pH值的上限,下次拌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石灰,发酵后或锅蒸后再测,逐步确定合理用量。以**适pH值的上限为准,是因为食用菌生长过程可使生产料的pH值下降。
生石灰和熟石灰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将它们弄混,在使用的时候出错,所以在购买的时候建议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方法。从本质上来讲,熟石灰就是生石灰加水之后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产物,熟石灰是能够溶于水的,所以要想区别生石灰还是熟石灰,那么我们只需要加适量的水进去就可以了。一旦发现石灰和水发生了反应,那么它就是生石灰,而溶于水的话,就是熟石灰了。这种区别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大可以以此来作为检验,基本上不会出错。1吨石灰可生出 石灰膏1.412m3。
生石灰的用途
1、可作填充剂,例如:用作环氧胶黏剂的填充剂;
2、用作分析试剂,气体分析时用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剂,光谱分析试剂,高纯试剂用于半导体生产中的外延、扩散工序,实验室氨气的干燥及醇类脱l水等;
3、用作原料,可制造电石、纯碱、漂白粉等,也用于制革、废水净化,氢氧化钙及各种钙化合物;
4、可用作建筑材料、冶金助熔剂,水泥速凝剂,荧光粉的助熔剂。
5、用作植物油脱色剂,药物载体,土壤改良剂和钙肥;
6、还可用于耐火材料、干燥剂。 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体积增大1.5--2倍。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
石灰乳和砂浆 消石灰粉或石灰膏掺加大量粉刷。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
腐蚀性防护
其粉尘或悬浮液滴对粘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程度上不如氢氧化钠重,但也能引起喷嚏和咳嗽,和碱一样能使脂肪乳化,从皮肤吸收水分、溶解蛋白质、刺激及腐蚀组织。吸入石灰粉尘可能引起肺炎。比较高容许浓度为5mg/m3。吸入粉尘时,可吸入水蒸气、及犹奥宁,在胸廓处涂芥末膏;当落入眼内时,可用流水尽快冲洗,再用5%氯化铵溶液或0.01%CaNa-EDTA溶液冲洗,然后将0.5%地卡因溶液滴入。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呼吸系统,穿戴用防尘纤维制的工作服、手套、密闭防尘眼镜,并涂含油脂的软膏,以防止粉尘吸入。 河南绿色白灰1000吨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