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造成耕地流失的规模仍然不小,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仍有发生,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总体看,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人均耕地少、总体质量不高、空间格局错配的资源条件难以根本扭转,在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资源需求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人地关系将持续紧张,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粮食产需总体呈现紧平衡,保持国内稳定供给的压力长期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经过70多年艰苦的努力,尤其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超过了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从需求形势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之工业化程度加深,稻谷和玉米等作物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继续增加,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加剧粮食供给的紧平衡状态。从生产形势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吴忠土壤板结改良
截至2019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主要技术为喷灌和滴灌,有利于低洼地区调控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马广福等[指出在建设第二排水沟、第三排水沟、第四排水沟、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等各级排水沟道后,需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淤,同时也因地制宜选用井渠结合、渠灌井排、渠灌沟排、暗管排水等灌溉排水措施。2)其他治理措施从物理调控角度来看,李冬瑞等研究发现,秸秆、尿素与湿沙土混合后撒入地表,结合秋耕深翻30cm以上,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抑制盐分上行。包长征等指出施加有机肥过程中,应注意土壤质地,如在砂质土壤肥料分配应将基肥控制在30%~40%,可提高施肥次数,但每次施肥不易过多。从化学调理角度来看,马雪莲等研究发现,在农艺措施基础上,施用不同量的脱硫废弃物会降低全盐量、pH值和提升油葵产量,其中比较优施用量为kg/m2,土壤全盐量和pH值分别从g/kg和g/kg和。此外,通过贺兰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基本摸清了土壤养分状况,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的养分状况,提出了主要作物施肥配方19类,为优化施肥结构及避免发生二次污染提供了参考[93]。从生物改良来看,低洼地区可结合地形种植水稻等作物,并修建池塘养殖鱼、蟹等水生生物。石嘴山农田盐碱化治理深化土壤研究,为盐碱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气候条件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2、耕作管理的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4、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
土壤排盐变为积盐,形成次生的土壤盐碱化。三、盐碱地形成的原因1、气候因素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少,水分蒸发快,在水中溶解的盐分就很可能在土壤的表层聚集,就很容易形成盐碱地。夏季的雨水比较多,大量盐会跟着水流走,这时土壤中的盐含量少,春季水分蒸发较多,水中的盐分会慢慢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时土壤中的盐比较多。2、地理条件地形的高低对盐碱地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地形的高低关系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进程,也就是关系到盐分的聚集和行动,溶解于水中的盐分,一般会跟着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形聚集,形成盐碱地,通常盐碱地都在盆地、低洼地区和排水不好的平原。3、土质和地下水土质的粗细关系到土壤中毛管水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中的毛管水上升速度快,高度高,砂土和黏土积盐分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壤质土更容易形成盐碱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也影响盐碱地的形成,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的更容易积盐,也就更容易形成盐碱地。4、耕作制度与管理有些地方在耕作时,不做好浇水和排水管理,浇水时用大量的水进行浇灌或者低洼地区只灌水不排水,就容易积盐,形成盐碱地。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或者渠道旁边的土地。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土壤微生物量增加25%,同时抑制了水分蒸发[73]。从生物改良来看,通过种植耐盐作物实现盐碱地改良,包括苜蓿、聚合草、食用甜菜、枸杞等作物,班乃荣等的试验研究表明,通过种植耐盐作物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盐分,种植第1年后土壤0~20cm盐分下降37%~45%。通过综合措施手段,尹志荣等提出沟灌、覆黑膜保墒压草、优化施肥技术调盐控盐集成技术下种植枸杞,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及预防次生盐渍化,水分利用率提升、土壤盐分下降12%~16%,土壤有机质增加,与不覆膜和传统施肥条件相比,产量提升68%。石嘴山市惠农区现状治理措施总结惠农区地处引黄灌区下游,受黄河水情影响严重,地下水因受黄河水顶托,平均埋深较小,在治理措施中较为注重排水措施,同时兼顾其他治理措施,现有研究治理措施和研究成果如下:1)灌排措施通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实施,区域灌排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多元灌溉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明沟、暗管相结合,自流、强排相配套的排水体系。黄愉研究了惠农区庙台乡暗管排水运行2a后对盐碱地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影响,其中项目区全年地下水埋深平均在1m左右,暗管铺设埋深范围为~m、间距为50cm。实施轮作休耕制度,恢复土壤肥力。固原土壤盐碱化治理
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土壤修复与资源利用的有机结合。吴忠土壤板结改良
盐碱地土壤改良、培肥工艺流程确认格田面积—根据技术方案确认材料分配量—运输材料到田块—均匀撒施有机肥、改良材料碱—旋耕20至30厘米耕层—准备水稻种植(秋季配合秸秆还田)。注意事项:1.盐碱地土壤改良必须符合农业农时,农时决定盐碱地改良的成败。2.项目区土壤取样检测应根据该区域的数据和项目验收要求确定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方案。主要收集取样样品的酸碱度、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钠离子含量等数据。二、改良措施1.工程措施主要采用修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及措施,以达到进排水畅通,先使用盐离子吸附剂将项目区盐分从土壤颗粒中吸附下来,同时放水淋洗地表使部分盐分排出格田;配合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质地;结合农耕,适当密植和间作,秋季中耕,疏松表土,采取切断毛细管等辅助农艺措施配合土壤改良。2.物理、化学措施(1)主要施用化学改良剂,通过改良剂(调酸剂—碱地康)调节土壤酸碱度。(2)通过载钙控制盐离子改良剂(控盐剂—盐地康)置换吸附土壤可溶性盐离子(主要是钠离子),释放钙离子抑制钠离子活性、覆盖钠离子危害。(3)施加松土增氧剂—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水稻有氧扎根。(4)施加微生物嗜盐产酸菌剂—持续产生有机酸。吴忠土壤板结改良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