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莱芜碑石拓片价位,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莱芜碑石拓片价位、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莱芜碑石拓片价位,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迹,又得留为证验。”这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就已经相当不低,而且有很多家兼任拓写的官府机构。
中国传统拓片的主要拓印对象是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纹图案。拓片制作手法不同。简单可将纸覆盖在刻有欲拓内容的硬平面上,倾斜铅笔头,轻轻涂画,使图文的凹凸不平之处复制到纸上。中国传统拓印程序要求先将石头或青铜表面图文部分刷洗干净,再浇上清水。将宣纸润湿,小型拓片可用软毛笔润湿、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润湿。润湿后自上而下将宣纸轻敷于拓文表面,再在湿宣纸上贴上一层干宣纸以吸取多余水分,将四角四边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纸,使湿宣纸紧贴所拓平面,随后除去干宣纸。待湿宣纸稍干后再用扑子蘸取适量的墨汁,轻轻扑打湿宣纸以复制刻画的图文。等宣纸、墨汁在碑器上晒干或风干,移去四角固定,然后将宣纸取下。
刷子。棕刷(盖刷、顿刷,也可以选择用大号油画笔替代);软毛刷、油漆刷。拓板。长方形带把木板,主要适用于到墨汁及拓包蘸墨、晕墨、匀墨等作用。塑料薄膜。用棕刷擦纸之前覆盖于纸上,要防止棕刷把纸擦破。小毛巾。纯棉小毛巾沾水之后适当拧干,主要用于按压拓纸和吸水这两个作用。胶水桶、盆子2个、喷水壶、搅拌棍、胶手套、胶围裙。毛毡等其他物品。8-10厘米宽的毡片主要用于覆盖在拓纸上之后击打,以免拓纸因外力作用受力而破裂。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