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自古以来就在人们心目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在泰山上留下了众多摩崖石刻。饱经沧桑、传承千年的泰山石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从“大字鼻祖”经石峪刻石,到我国**早的石刻遗存李斯碑;从金碧辉煌的唐摩崖,到风流儒雅的“虫二”刻石,唱山水,抒奇意,记风云,写寄托。泰山被石书装点得斯文典雅,因此泰山成为一座蔚为壮观的中国石刻书法艺术的天然博物馆。
有关论述装裱技术的著作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有“论裱背裱轴”一篇;专著有明周嘉胄《装潢志》,清周二学《赏延素心录》。其中,《装潢志》论述了装裱书画、碑帖的各项技术、格式等。 大凡拓片制作完毕从碑石上揭下后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整幅的形式,一是割裱的形式。整幅的又有以折叠方式(分为未经装潢直接折叠和托、衬后折叠成统一规格,亦有托裱后背靠背折叠并上下覆以书板的)和卷轴方式(根据拓片的形状又有立轴和横轴之分)存放。整幅拓片的长处在其能如实地反映碑刻的原貌,缺点是不便携带和收藏。整幅拓片对于临摹的人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于是,人们便将拓片剪割装裱成册。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