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采用绘制的办法,即对照真拓片进行描绘式创作,所以又产生了画拓和颖拓两种制作技法。价格的标升,利益的驱使,使得大量假拓应运而生,许多伪刻和翻刻拓片充斥市场。到了民国,十拓九假,泰安碑刻拓片装裱,所以拓片又有“黑老虎”的称谓。除容易上手外,还有一个原因,泰安碑刻拓片装裱,就是对汉画所表现的灵异图案多不了解,无法入手,笔传后世,恐留笑柄。民国以后,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孙文青等先生开始尝试性地阐释汉画,其中的许多内容被人们逐渐了解,泰安碑刻拓片装裱。鲁迅认为:汉画像砖石**能**中华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物以稀为贵,时至,金石拓片正在成为日渐稀缺的文化资源。一方面,破“四旧”期间,旧拓片失散无量,当时甚至一些博物馆也用架子车把拓片一车车拉到大街上投入火海。再就是民间中尚留存下来的,由于后代文化素养低,有的当废纸卖掉,有的当糊墙纸贴墙了。使得这承载着中华几千年文化烙印的艺术品,至今只被少数人所认知;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认识到金石拓片的价值,开始立法保护金石拓片,管理日趋正规,特别是对一些名碑帖(石刻)早已采取严格措施加以保护。除研究部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需捶拓少量外,其他是不允许随意捶拓的。同时,古代碑帖石刻的原石破坏严重,其数量愈来愈少,漫漶剥蚀日趋严重。如王铎书写的法帖《拟山园》,曾被砸得面目全非,被世人所称赞的“苍老劲健,全力以胜”之风已一扫而光。在这样的情况下,散落在民间的旧拓片自然更加珍贵。
拓制的文物门类有很多,包括甲骨、青铜、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古泉、瓦当、画像砖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志、经幢等。拓片的拓制方法有两大类: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被称为“乌金拓”;纹理显现,淡而有神者被称为“蝉翼拓”。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炭灰拓、颖拓、画拓、擦拓等技法。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墨拓比较适合于文人的口味,也合乎传统的阴阳哲学。朱拓采用矿物质朱砂颜料,有吉祥与辟邪的功用。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