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8日,晶澳科技发布午间公告,公司拟以新设项目公司的形式,投资102亿元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电池和10GW***组件及配套项目。项目计划分2期执行,一期计划于2021年12月达产,二期计划于2023年12月达产。
公告显示,2019年12月31日,晶澳科技已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会 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就年产5GW***电池和10GW***组件及配套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出于经营战略规划,晶澳科技拟将上述项目调整为10GW***电池和10GW***组件及配套项目,并按此项目规模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会进行进一步协商,黑龙江标准光伏组件销售。据悉,黑龙江标准光伏组件销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币102亿元,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包括股东出资款、股东***、金融机构***等。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其中,项目计划分2期执行,一期5GW电池+5GW组件,黑龙江标准光伏组件销售,计划于2021年12月达产;二期5GW电池+5GW组件,计划于2023年12月达产。晶澳科技表示投资建设本项目是出于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抢抓市场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了解到,此次稳定性测试由TÜV北德光伏实验室根据国际电工**会(IEC)制定的国际标准进行,通过该标准检测是薄膜光伏组件进入市场前非常重要的准入条件。
通过稳定性测试后,意味着由此产出的钙钛矿组件初步具备了进入市场流通的条件。据介绍,钙钛矿技术要实现商业化目标,需要经历基础性研发、实验室效率提升、中试线建设、工艺优化与商业化效率提升、稳定性难题攻克、新产品示范、新厂房建设和产线扩建等步骤。此次纤纳光电钙钛矿产品通过全球首例稳定性测试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钙钛矿技术迈出了正式商业化的***步。
市场空间历史光伏市场空间在2000亿左右,N型渗透率提升也有望给给新技术带来2000亿市场空间。从历史来看,光伏是一个降本驱动需求的行业,光伏制造业市场空间在300亿美元(2100亿**币)左右,随着平价市场的到来,终端对光伏降本的需求将大幅降低。目前N型技术路线渗透率不到10%,随着后续完成从P型向N型的跨越,N型技术路线市场空间预计至少在2000亿以上。技术**者和先布局者有望享受成长初期的超额收益。在设备端。技术路线升级带来存量市场改造+新增产能需求的双重空间;在制造端。技术路线**带来技术**者集中度提升的超额收益。随着N型电池片技术逐步成熟,预计到2025年,行业有望完成从P型向N型的跨越。技术路线**为设备厂商同时带来存量产能改造和新增产能建设的双重空间。技术**的设备厂商有望凭借自身技术壁垒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制造业而言,在新技术在完成量产化之前,新技术(TopCon和异质结)与Perc相比,将主要定位**需求,有望享受较高溢价,带来有望高于现有产线的更高经济性。同时先布局者在设备调试初期积累的调试经验和工艺人才有助于缩短新扩产能的调试时间,享受后续渗透率提升的红利。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